福建省主要山脉分布图 图源:新华社
那么,福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一些答案: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福建话很难懂,但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朗朗上口;厦门鼓浪屿风景优美,是珍贵的世界遗产;福建茶叶品类繁多,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大红袍名扬天下……
鼓浪屿 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摄
但其实,福建还有许多你不知道的内容——
这里人杰地灵,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有着诸多耐人寻味的人文故事和独特创造。
地处莆田的木兰陂,建成于1083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被誉为福建的“都江堰”,入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泉州境内连接晋江和南安的安平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海港大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龙门一半在闽川,宋朝时期,福建进士人数全国第一;同安人苏颂发明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建阳人宋慈著有《洗冤录集》,标志着传统法医学体系的建立,比欧洲最早的法医专著早了两个多世纪……
木兰陂 图源:莆田新闻
这里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诸多能工巧匠,令人叹为观止的福建技艺、璀璨生辉的福建创造世代传承,给予这片土地沉淀的智慧。
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遵循“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艺苑奇葩、中国一绝”的厦门漆线雕技艺,工艺繁复精细,耗时数月甚至数载;将乐“西山纸”极负盛名,传承蔡伦造纸工艺,乾隆年间曾作为《四库全书》用纸;南平建盏造型古朴典雅,质地深沉含蓄,具有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一度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还有“中国白”德化陶瓷、色彩斑斓的福州寿山石,无不吸引着世人……
南靖土楼 图源:花样漳州文旅之声
进入新时代,这里还以科技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制造和创新科技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院士谢华安的杂交水稻“汕优63”,解决了数亿人口的粮食需求,连续16年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复杂风浪涌环境下建设的海峡大桥;福清“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和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宁德时代,世界一流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还有“晋江经验”的金字招牌、互联网“龙岩帮”的典型现象,敢闯敢拼的闽人精神,延续着生生不息的智慧……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高信凯/摄
千百年来,福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寻觅和践行发展之“道”,形成了崇高的精神理想与价值追求,积累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高超生存方法与谋略。
这些“知”与“行”,形成了闪光的思想、革命的贡献、先进的发明、精湛的技艺、非凡的创造。这些,我们将其统称为“闽人智慧”。
“闽人智慧”让福建人民从古至今,适应着本地境域内的社会发展,满足着精神和物质的生活需求,是对中华民族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
位于龙岩长汀的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图源:闽西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闽人智慧”蕴含着敢拼会赢、锐意创新的福建精神,展示着勤奋、开拓、智慧的福建人民形象,代表着福建对国家、对世界的突出贡献。
在当下进行“闽人智慧”主题宣传具有深层次的意义,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通过挖掘“闽人智慧”的深度内涵,梳理“闽人智慧”的脉络,讲好“闽人智慧”的故事,能够让人们了解一个立体和丰富的福建,展示全面、全新的福建形象,能够培养和树立福建人“有根据的自豪感”,增强福建人民的文化自信,进而增强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带着自信与自豪,才能更好地践行当下、走向未来。这是“闽人智慧”主题宣传的初衷,也是该宣传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位于福州的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也是中国近代航海教育和海军教育的发源地。图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闽人智慧”主题宣传主要分为三个系列:你不知道的福建、非遗里的闽人智慧、闽人新智。
力争用贴近时代生活的方式讲述“闽人智慧”故事,视角新、切口小,做到读者群体的全覆盖,青少年也能看得懂、喜欢看。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省内、国内甚至全世界范围的传播。
而无论哪一个系列的内容,着重和优先考虑的都是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有分量和代表性意义的主体,以具有突出性、独特性、创新性、唯一性等为标准。
如“你不知道的福建”系列侧重展示历史长河中人杰地灵的福建。运用新颖的观察角度、时尚的科普元素、鲜活的叙事方式,展示福建鲜为人知的人文故事和独特创造,展现古今福建人民的智慧。
八百多年前,朱熹与陆游、辛弃疾在武夷山相遇相知、谈儒论道、报国为民。图为武夷冲佑观今景 衷柏夷/摄
人文历史类题材突出展示福建独一无二或独具鲜明地方特色的“元素”,包括从古至今福建独特的人文现象,在全国或世界范围内产生过重大影响,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事件;在某一领域有卓越成就、突出贡献、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杰出人士。注重挖掘过去较少报道、鲜为人知的史实,或从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角度去展示。
自然物产方面则注重选取福建所特有、独有的自然资源,着重突出福建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然或物产的创新型运用,发明的举措、技艺、方法、本领,在全国范围内、行业内具有突破性、引领性意义,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并获得巨大收益。
“非遗里的闽人智慧”系列,侧重展示的是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里蕴藏的匠心智慧。通过介绍福建的能工巧匠、非遗传承、技艺营造,用非遗传承人与众不同的能力、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创造力,展现精湛独特的福建技艺、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璀璨生辉的福建创造。
福建永春,被称为“中国香都”,在东南亚地区,每3根篾香就有1根由永春生产。图为香铺晒金 郑成乐/摄
在类别上,我们重点选取传统技艺与传统医药两大板块内容,至少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或省级传承人名录。
所选取的“非遗”,包含高层次的技术含量与水平、独特的科学价值,在同时期或同领域内具有独特性、突出性、唯一性等特点。不仅在历史上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当今仍需传承延续,有新的时代活力与发展特色。
“闽人新智”系列,侧重展示新时代科技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福建。面向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新的建设与发展项目的文化性报道,要求有历史纵深度、文化厚重感和鲜活的时代气息,能够反映新理念、新气象。
行业公认的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中广核平潭大练海上风电项目(资料图)。图源:中国平潭
如福建超级工程和特色建筑,选择的是福建古今具有国家级、世界级地位的设施工程或巨构宏筑,在建成后相当长时间内仍有重大影响,或能极大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是能够展示福建的“金名片”,突出体现福建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
涉及福建现代智造的内容,则着重挑选对经济产能、科学进步、社会生活等各圈层带来实质性影响的新技术、新智慧主体,其技术创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新智”包含社会治理、改革举措方面,如推动历史新变化、社会重大影响的新方法、新政策、新措施、新实践等,在历史节点、全国范围内具有前瞻性、开创性、突破性的理念和实践,且在省级、国家级层面具有“样本性”意义,能够反映时代发展和进步的福建新理念、新气象、新智慧。
城中穿行的福州福道,总长131公里,把山、水、人、城融为一体,融进了城市肌理、串起了绿色生活。陈霖/摄
通过近一年的宣传传播,“闽人智慧”深入人心。
人们从这四个字中,读到了不一样的福建,体会到敢拼会赢、锐意创新的福建精神,了解到福建对国家、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形成了勤奋、开拓、智慧的福建人民印象。
我们深知,“闽人智慧”丰厚深沉、历数不尽,但“闽人智慧”宣传项目一定会持续推进。
希望通过“闽人智慧”的讲述,持续激发福建人源源不断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更激发人们对于中华文明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让我们对过去有更深刻的了解,对现在有更准确的把握,对未来有着更热烈的憧憬。
来源:“闽人智慧”编辑部、《海峡通讯》
东西问丨盖志毅:中国治理库布其沙漠,为何令世界刮目相看?******
中新社呼和浩特12月31日电 题:中国治理库布其沙漠,为何令世界刮目相看?
——专访经济学家、内蒙古政协农牧委员会副主任盖志毅
中新社记者 李爱平
经济学家盖志毅,在其学术生涯中用了很大精力研读库布其沙漠,对于库布其沙漠的历史与现状,他能信手拈来。
甚至日前库布其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正式开工建设,他都会与记者第一时间分享。
据官方媒体报道,这是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建设的全球最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也是中国首个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大基地项目。
盖志毅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提到,关于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正一次次让世界惊叹,一次次令世界刮目相看。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请您谈谈库布其沙漠的概况。
盖志毅:库布其沙漠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北部、黄河南岸,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西起巴彦高勒对岸,东至托克托对岸。库布其沙漠像一条黄龙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黄河南岸,横跨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部分地区,东西长约36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距离仅800多公里,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
库布其沙漠。刘兆明 摄中新社记者:近年来,库布其沙漠治理主要取得哪些成就?
盖志毅:无需回溯太多年,仅以近十年为例,就可看到库布其沙漠的世界影响力。
2012年6月,库布其沙漠生态文明被列为联合国“里约+20”峰会重要成果向世界推广。
2013年9月23日,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库布其治沙案例”被选定为官方宣传片,向190多个国家的3000多位代表循环播放。
2014年4月22日,在第45个“世界地球日”,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并将其作为全球首个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
位于库布其沙漠中段的达拉特光伏基地。刘文华 摄2015年7月,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召开,主题为“沙漠生态文明,共建丝绸之路”。大会达成十四项共识,并为通过的《2015后生态文明建设愿景和合作框架》《全球荒漠化治理库布其行动计划》两个成果文件提供了智慧支持。
在2015年12月1日的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创造模式和成果报告》中有这样几组数字:价值4600多亿元人民币的生态财富,10万多当地农牧民从中受益,其中很大一部分已脱贫致富,为100余万人(次)创造就业机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向世界发布了《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创造模式和成果报告》,认定“库布其沙漠生态财富创造模式”走出了一条立足中国、造福世界的沙漠综合治理道路。
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库布其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190多个国家代表共同起草的宣言,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典范。
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刘文华 摄2018年,中宣部将库布其沙漠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典型,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向全国乃至世界全景呈现了库布其大漠变绿洲的奇迹。官方认为,“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
事实上,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成就为世界贡献了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经济繁荣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生态品牌,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不仅在中国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河北、吉林等各大沙区成功落地,也广泛传播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加纳等非洲沙漠国家,以及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亚洲国家,显示了“库布其模式”的国际化特色。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库布其沙漠得到世界关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盖志毅:最主要的是外界确实感受到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库布其沙漠整体治理,创造了大漠变绿洲的奇迹,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恢复。沙漠从过去的寸草不生、飞鸟绝迹,发展到生物种类增加到530多种,出现了天鹅、野兔、胡杨等绝迹多年的野生动植物,昔日肆意流动的沙漠被绿色长龙缚住,开始静躺安卧。
过去,库布其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输入泥沙1.6亿吨,如今输入的泥沙减少八成。经过30多年艰辛治沙,库布其沙漠出现了几百万亩厘米级厚的土壤迹象,改良出大规模的沙漠土地,初步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
目前,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25%,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气象资料表明,鄂尔多斯市年平均大风日数和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强度逐渐减弱,生态环境明显转好,走出了一条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荒漠化防治之路。
库布其沙漠的植被在增加,沙漠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
民众在库布其沙漠植树。李永胜 摄中新社记者:为什么说“库布其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例证?
盖志毅: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而在过去十年,“库布其模式”已是全球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样本”,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这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模式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例证。
首先,“库布其模式”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维合力的结果。
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史正富认为,在中国,除中央政府和竞争性企业两大主体外,还存在一个经济主体,即竞争性的地方政府体系。在这三维市场体制中,中央政府的战略领导力、地方政府的发展推动力与企业的创新活力,三者有机结合,使企业均衡投资率高于常规市场经济,为超常增长提供了投资动力。
其次,“库布其模式”是中国政策连续性和久久为功的结果。
鄂尔多斯市从20世纪70年代的“林牧为主、多种经营”,80年代的“三种五小”建设,到90年代的植被建设是最大的基本建设,到新世纪以来的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再到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多年的累积效应产生了库布其模式,这与西方国家的政策大多只能产生短期效应非常不同。
再次,“库布其模式”是以基层组织为核心带动农牧民积极参与的结果。
在内蒙古杭锦旗,蒙古族女民工联队长敖特更花被称作“沙漠玫瑰”,她是道图嘎查的嘎查长,积极响应号召,在库布其沙漠中种树,绿化沙漠面积达到3万多亩;同时,敖特更花和她组建的民工联队通过政府引导和当地沙产业的带领,将库布其沙漠的治理模式推广到新疆、西藏等地。
敖特更花作为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接受媒体采访。孙慧军 摄在基层组织带领下,库布其周边的农牧民以“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的7种新身份参与治沙。积极探索“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企业对协会、协会联农户”“企业建基地、农民土地入股”等多种长效机制。
总之,“库布其模式”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西方对现代化的唯一的解释权、话语权,提供了又一个生动例证,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完)
受访者简介:
盖志毅,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政协农牧委员会副主任,二级教授,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生导师。曾任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等职务。2018年任内蒙古政协委员,2019年任内蒙古政协农牧委员会副主任。2022年当选中国蒙古学会副会长。在《农业经济问题》《经济纵横》《农村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文明消失的现代启悟》《富国强区之路--内蒙古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研究》《制度视野下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等10余部专著。专著《牧区政策调整--以内蒙古为例》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